世界上最早的纸币(王曾瑜: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丨202304-46(总第2325期))

2023-04-25 05:00:16 日常沐鸣娱乐 41

  王曾瑜著:《锱铢编》

  河北大学出版社,2006年

  六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

  纸币具有重量轻,使用和携带方便等等优点。人类出现金属铸币的历史大约有三千年,而出现纸币的历史却不到一千年。纸币首先出现于北宋,当时称为“交子”,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。

 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,出现在北宋决非偶然。这是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的宋朝,既具备了技术条件,也具备了经济条件,两者缺一不可。

  从技术条件说来,要发行纸币,就必须具备造纸术和印刷术。然而在当时的地球上,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却寥寥无几,其中自然又以北宋帝国的技术条件最为优越,最为成熟。北宋的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较前代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,四川即是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的重要中心之一。

  从经济条件说来,交子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。唐朝是中国中古时代的鼎盛期,然而在初唐还是钱帛兼行。贞观治世,“匹绢得粟十馀斛”,丝织品绢帛在相当程度上行使货币的职能,也就是说,当时商品交换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以物易物的发展水平。自唐中叶後,铜钱日益排挤绢帛,到北宋时,绢帛大体上已终止货币的职能。北宋统一中原地区,却没有统一币制,而是铜钱和铁钱兼行。在四川地区行用铁钱,陕西与河东地区兼用铜、铁钱,而其他地区则行用铜钱。尽管北宋铜钱产量比唐朝提高好几倍至十几倍,然而因商品经济的发展,仍须铸造铁钱,以弥补和调节铜钱流通之不足。

  铁钱是一种价贱而笨重的铸币,“川峡铁钱十,直铜钱一”。铁钱1贯,即1000文,约重3.9千克。如购买丝织品罗一匹,须用2万文铁钱,[1]约重78千克。购买其他贵重的物品,也就可想而知了。由于行用铁钱极不方便,四川人不得不想方设法,另找方便的流通手段。

  据历史记载说,交子最早出现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公元1011年),原由十几户富商发行。十二年後,即宋仁宗天圣元年(公元1023年),由官府接收。宋廷特令在四川设置交子务,作为发行交子的机构。

  交子作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,当然也是比较原始的纸币,却已具备了纸币的基本特徵。马克思说,“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(或银)的实际流通的数量”,“纸币是金的符号或货币符号”,“纸币只有代表金量(金量同其他一切商品量一样,也是价值量),才成为价值符号”(《马恩全集》第23卷第147—148页)。交子这种纸币,是以铁钱作本位的,亦即是铁钱的价值符号。早在私商发行期间,交子的图案有“屋木人物”,用朱、墨两色,还有各私人铺户的押字,“各自隐密题号”,以防伪冒。这种办法,近世纸币亦予采用,而其防止伪造的各种记号,自然要比交子精密得多。此外,宋朝纸币开始大约是用木版印刷,後又改用铜版印刷,这也是印刷史上的重大进步。

  交子的币面价值,最早限于1贯至10贯,而在发放时临时书填,这与近世支票也有相似之处。宋仁宗宝元二年(公元1039年),改为只发行5贯和10贯两种交子,5贯交子占发行总额的20%,10贯交子占发行总额的80%。宋神宗熙宁元年(公元1068年),又改为发行1贯和500文两种交子,1贯交子占发行总额的60%,500文交子占发行总额的40%。币面价值由临时书填改为定额印刷,这也是纸币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。近代纸币即是实行币面价值定额印刷,大体仍是沿用交子的遗制。

  交子作为地区性的货币,行用地区大体限于四川。最早,在四川以外地区是不能通用交子的。然而按照北宋财政制度,四川地方官府收入的财赋,往往就近支拨与陕西各路,以充对付西夏的军事费用。所以四川的交子,便渐渐行用于陕西各路了。如宋仁宗时曾规定,四川商人在沿边“入中”粮草,官府可以支付钱币,也可支付交子。有一次,宋廷特别规定,取川交子30万贯,在陕西秦州(今甘肃天水)“募人入中粮草”。[2]宋神宗时,不仅陕西路单独发行过交子,宋廷还在河东路潞州(今山西长治),也设置交子务,单独发行交子。[3]但这两路的交子发行事业,都未取得成功,旋即废罢。河东和陕西路是铜、铁钱兼用的地区,故也可行用或发放以铁钱为本位的交子。由此看来,北宋交子的行用地域仍是有限的,并未超出铁钱通用地区的范围。

  北宋交子一个重大特点是分界发行,定期回收。实行这种制度,看来与交子的纸张和印刷质量较差有关,而不便于长期行用。交子每界的发行时间,有的书上说是两年一界,有的书上说是三年一界。这是因为过去中国人算年岁,一般是不算足年的缘故。两界交子的交替时间最初是二月,後来又移至七月,因此每界交子行用两整年,正好横跨三个年度。从宋仁宗天圣元年(公元1023年)开始,到宋徽宗大观元年(公元1107年)为止。前後共发行了四十二界官营交子。宋神宗熙宁五年(公元1072年),又将交子每界的行用期由两年延长到四年,如熙宁四年(公元1071年)发行的第二十五界交子行用期延长到熙宁八年(公元1075年),而与第二十七界交子交替,而在後两年,即与熙宁六年(公元1073年)发行的第二十六界交子同时行用,往後的各界交子也依此类推。

  纸币的纸面币值,与这张经过印刷的纸的实际价值之间,存在着差距和矛盾,有时差距和矛盾还很大。自交子问世後,宋人语汇中渐渐出现两个前代没有的新词。一是“折阅”,折阅原是损耗破败之意,而转用于纸币,即是指贬值。二是“称提”,即是设法保持币值的稳定。为了保持四川交子的币值稳定,宋朝严格控制发行量,规定每界交子的发行额为1,256,340贯,绝不滥印滥发。此外,还专门保留36万贯铁钱作为储备金,用以保证民间随时可用交子兑换铁钱,而对四川当地交子的流通和交换,也不加任何限制。所以在官营交子发行大约五十年内,一直保持了币值的稳定。苏辙曾说:“蜀人利交子之轻便,一贯有卖一贯一百者。”可见在某些时间或地点,交子的价格甚至超过其纸面币值和铁钱,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商品交换,带来很大方便。

  宋神宗时,将每界交子的发行期由两年延长到四年,实行两界并用,实际上就相当于每界交子发行额增长一倍,为2,512,680贯,于是交子便开始贬值。如在熙宁十年(公元1077年)时,彭州(今四川彭县)一带,第二十六界交子每贯只能卖940文,第二十七界交子每贯只能卖960文。大约在宋神宗末期,每贯交子贬值至900文以上。看来当时的贬值幅度还不大,只有10%以下。自宋哲宗绍圣元年(公元1094年)开始,宋廷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,开始滥印滥发交子。到宋徽宗大观元年(公元1107年),第四十二界交子的发行额达26,556,340贯,由于两界并行,实际上相当于发行53,112,630贯,为宋神宗以前的42倍。于是造成交子大幅度的贬值,当两界交子交替之际,旧交子4贯只能换到新交子1贯。宋廷眼看交子的贬值已无可挽回,又采取了换汤不换药的办法,在大观元年(公元1107年)四月,即第四十一界交子行将到期交界之前,下令将交子务改名钱引务,自第四十三界起,将交子改名钱引。官营交子共行用四十二界,八十多年,再加上天圣元年以前私商发行的十二年,共计不到一百年。钱引取代交子後,仍作为四川地区性的纸币,分界发行,沿用到南宋。

   原载《文史知识》1983年第9期

  [1]《宋史》卷180《食货志》。

  [2]《长编》卷160庆历七年二月己酉。

  [3]《宋史》卷181《食货志》。

  ▼

  一宋史研究资讯一

  邮箱:txq1627@126.com

  

  

admin日常沐鸣娱乐